●  長庚醫院營養治療科  賴靖涵營養師

 

根據衛生福利部《每日飲食指南》,建議每人每日所需的三大營養素比例應為蛋白質10~20%、脂質(油脂)20~30%、醣類(碳水化合物)50~60%,才能夠產生足夠的能量與熱量,以供身體使用。另外飲食指南中也建議健康成人每日可攝取3~7茶匙的油脂,現代人的飲食不均,尤其是上班族三餐老是在外,民眾應把握「健康3茶匙」為原則,每日至少攝取3茶匙的食用油,並注意飲食均衡。中式料理最大的特色就是其多樣化的烹煮方式,煎、煮、炒、炸、燉、烤、紅燒等,為了讓食物色香味俱全,這些烹飪方式或多或少皆會使用油品來讓食物更美味,然而油品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,現在就來ㄧㄧ向大家介紹怎麼挑選好油!

 

●油類介紹

脂肪(Fat)是室溫下呈固態的油脂(室溫下呈液態的油脂稱作油),由甘油及脂肪酸所構成的,脂肪酸是油脂的最小單位,依據脂肪酸結構的不同,脂肪酸分為飽和脂肪酸及不飽和脂肪酸,而不飽和脂肪酸因雙碳鍵數量的不同,分成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,以下就各種脂肪酸簡述介紹:

飽和脂肪酸

飽和脂肪酸(Saturated fatty acid;SFA),在室溫為白色固體狀態,化學性質十分穩定,滑潤度佳、口感好,但吃多了對健康不好,飽和脂肪酸的油品包含豬油、牛油等動物性脂肪與椰子油、棕櫚油等植物性脂肪。動物性脂肪的構成以飽和脂肪酸為主,動物油的脂肪含量在未提煉前90%,提煉後則高達99%,如果長期大量食用,相對於食用植物油,更容易引起高血脂、高血糖、高血壓、高尿酸及高膽固醇等風險,所以對於慢性病人、中老年人來說,動物性脂肪的攝入一定要控制,但這不表示完全不能接觸豬油,可以依據烹煮型態來分配,例如要高溫且長時間來煎煮或油炸食物,就應選擇豬油、牛油、椰子油或棕櫚油等安定性較高且不易氧化變質的油品

不飽和脂肪酸

不飽和脂肪酸油脂則區分為單元性不飽和脂肪酸(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;MUFA)與多元性不飽和脂肪酸(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;PUFA)。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油脂在室溫下為液體存在,化學性質較飽和脂肪酸來的不定,其含有Omega-9,含量較高的油品為橄欖油和苦茶油,其具有降低壞的膽固醇(Low-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),並提高好的膽固醇(High-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)比例之功效,所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。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油脂在室溫中亦為液態,其化學性質是最不穩定的,最容易受高溫影響產生氧化,其含有Omega-3及Omega-6,有抗發炎、抗憂鬱、抗老人癡呆,甚至抗癌的效果,常見的油品為亞麻子油、菜籽油、大豆油、紅花子油、葵花油、核桃仁油以及魚油中的EPA(二十碳五烯酸)及DHA(二十二碳六烯酸)皆帶有這些成分。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雖然有降低膽固醇的效果,但它不管膽固醇好壞都一起降,且穩定性差,不適合加熱,在加熱過程中容易氧化形成自由基,加速細胞老化及癌症的產生。

反式脂肪酸

除了上述提到的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外,另外還有反式脂肪酸,其是將植物油部份「氫化」後的產物。所謂氫化,是把氫分子加入植物油中,讓液態的脂肪轉為半固態的形式,此作法可改變植物油的色澤及穩定性,做成人造奶油及酥油,常被使用在烘焙和油炸等食品上。植物油脂的成分中因含有高量的不飽和脂肪酸,而產生了容易氧化酸敗與不耐久炸的加工缺點,食品業界為了克服這些缺點,研發了「氫化」這項加工程序,利用特殊技術改變不飽和脂肪酸的結構,使得植物性油脂變得耐高溫、不易變質、延長存放時間,同時氫化後的油脂也增加了食物酥脆的口感,大大增加的食物的美味,但卻也在氫化過程中,形成了危害人體健康的反式脂肪(trans fat)。研究已證實,每天只要攝取少量(約4~5克)的人工反式脂肪,就會導致血液中壞的膽固醇增加,並降低好的膽固醇,另外還會增加三酸甘油酯,讓血管容易阻塞及發炎,並提高23%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甚至有研究發現,人工反式脂肪與不孕、失智、乳癌、糖尿病等都有關係,是潛藏在日常生活飲食中的健康殺手。衛福部要求包裝食品全面標示反式脂肪含量,每一百公克/毫升食品中,反式脂肪逾0.3公克,就必須明確標示;若反式脂肪在0.3公克以下,或食品總脂肪不超過1公克,反式脂肪可標示為0。

哪些食物可能含有反式脂肪?

在選擇各類包裝食品時可注意成分標示,凡成分中有氫化植物油、氫化棕櫚油、半氫化植物油、人造奶油、人工奶油、人造植物奶油、植物乳化油、植物酥油,或標示有反型脂肪、轉化脂肪等名稱者,即表示有反式脂肪。另外像炸雞、炸薯條、鹹酥雞、甜甜圈、多層的、酥脆的糕餅或部份西點麵包,也有較大的機會含有反式脂肪。

 

●選油小撇步

 市面上油品的種類琳瑯滿目,可從發煙點來判斷適合的油品,油脂加熱時,剛起薄煙的溫度稱為發煙點,油在此時成分會出現變化並變質,尤其會產生各種有害健康的物質與致癌物。因此,烹飪的時候可依據預期加熱溫度來選擇油品,尤其炒、煎、炸的溫度高於許多油類的發煙點,應大於190~200度以上。因此選用適當的油類,便是烹飪者的重要任務。(📚延伸閱讀:選對油 用好油

 

●油品購買小叮嚀
近幾年的油品食安風暴襲捲全台,一般消費者、攤商在選購油品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:

1.選購食用油,不要只注意價錢,不要一次購買太多
2.注意標示上的製造日期、製造商。
3.慎選品牌,購買正字標記或有TQF認證的食用油。
4.注意包裝是否密封、無破損,鐵罐容器不生鏽。
5.油質澄清、無雜質、無異味。

油品保存
油脂類要保存妥當,方能安心使用,若是保存方式不當,則會讓好油變壞油,產生自由基甚至衍生出致癌物質,吃下肚也會傷身。保存原則如下:

1.放置陰涼處、避免日光直射的地方。
2.不要放置於高溫地方,如瓦斯爐旁。
3.每次使用後應立即將瓶蓋蓋緊。
4.炸過的油應過濾,不要再倒入新油中,儘速用完。
5.開罐後的油品不要擺置太久。
6.不宜用銅、鐵容器來盛裝,以免產生氧化作用。

目前市面上油品的選擇五花八門,標榜不同的營養訴求,選購油品,應依實際需要選購。現代人平時飲食中的飽和脂肪酸已經攝取足夠,建議烹調時多使用含單元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油品,並常常更換,儘量多方攝取各種不同的脂肪酸,所以一般家庭若能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油品,分別使用在煎炒、涼拌或油炸,對人體健康較有益處

更多健康資訊請至:「台塑企業i醫健康網」